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发布时间 : 2023-10-21 01:52:13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苏州及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产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职业素质,掌握纺织纤维与面料的鉴别、纺织品性能检测、产品质量控制、纺织品跟单、纺织面料开发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纺织品检验与贸易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结合典型岗位面料检验师对于原料检验方面的能力要求,掌握纺织纤维与面料的种类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及结构性能差异;
(5)结合典型岗位面料检验师对于纺织品性能检测的能力要求,了解纺织品检测流程,掌握纺织品相关物理性能、色牢度、功能与生态指标的检测,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正确进行数据分析;
(6)以面料检验师岗位流程为依托,掌握产品质量监控的流程、目标、要求及注意事项;
(7)以面料检验师岗位流程为依托,掌握纺织品贸易基本流程、纺织纤维面料的基础知识、织造跟单、染整跟单、包装、运输等知识;
(8)根据面料检验师岗位的要求,了解常见纺织品的分类,掌握面料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流程以及面料应用设计;
(9)以面料检验师岗位流程为依托,能掌握产品质量监控的流程、目标、要求及注意事项;
(10)以面料检验师岗位流程为依托,能掌握纺织品贸易基本流程、纺织纤维面料的基础知识、织造跟单、染整跟单、包装、运输等知识。
(1)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积极参加“433”学生成才工程的相关教学活动,能够加入1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1个创新创业成果;结对1名技能导师,明确1个技能方向,参加1次技能比赛,具备胜任首岗的核心能力等。
(6)结合典型岗位面料检验师对于原料检验方面的能力要求,掌握纺织纤维与面料的种类分类方法,掌握常见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及结构性能差异;
(7)结合典型岗位面料检验师对于纺织品性能检测的能力要求,了解纺织品检测流程,掌握纺织品相关物理性能、色牢度、功能与生态指标的检测,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正确进行数据分析;
(8)根据面料检验师岗位的要求,了解常见纺织品的分类,能进行面料设计、面料应用设计。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弘扬劳动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根据垃圾类型进行分类。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积极参加“433”学生成才工程的相关教学活动,担任1任干部,参加1个社团,组织1次活动,培养1项特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纺织品物理性能检测、色牢度检测、功能检测以及生态指标检测
能根据纺织品生产流程对产品织造、染整及销售等过程进行正确跟进,理解纺织品跟单流程
知道纺织品常见的加工方法,理解纺织品加工技术间的差异,能判断不同加工情境下加工技术的选择
知道提花织物与素织物的区别,能正确分析大提花产品的结构,能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大提花产品的结构参数
本课程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中应用的纤维与面料中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包括有春亚纺和涤纶纤维、尼丝纺和尼龙纤维、腈纶亚克力面料和腈纶纤维、纯棉帆布和棉纤维、亚麻面料和麻纤维、真丝电力纺和蚕丝纤维、羊毛毛呢面料和羊毛纤维、涤纶混纺面料和羊毛混纺面料。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和掌握合成纤维面料、纤维素纤维面料、蛋白质纤维面料和合成纤维面料的规格表示方法,掌握纱线的表示方法和内涵,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和化学溶解法来鉴别定性和定量测定纤维的类别和含量,了解纤维的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特点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使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相关课程标准;教材选用国家的相关规划教材或者校企合作教材;教学师资须具有中级及以上纺织等相关背景的专业老师,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开展纤维和面料相关实验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和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
根据面料检验师岗位所需要的机织物生产工艺过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艺设计技能要求设计教学项目,依据机织物生产岗位典型工作途径确定任务。课程任务目标明确,将盛虹集团面料生产完成过程与知识点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理实结合,将企业生产场景融入课堂教学情景。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融入传统织造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依据涤纶纤维及其织物生产工艺过程设置教学项目,围绕每个项目设计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熟悉涤纶纤维及其织物生产工艺过程;掌握涤纶纤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关键因素,明确聚酯切片的干燥、纺丝工艺及后加工的生产过程;掌握涤纶面料的生产工艺及管理,学会涤纶面料的织前准备及织造工艺的制定,熟悉涤纶面料的染整工艺过程及管理,掌握涤纶面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工艺。
聚焦智慧企业盛虹集团国家检测中心的真实检测任务,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强化校企合作,立足于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根据检测员典型工作岗位、讲清理论,分解任务项目、练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教练员、陪练员和裁判员角色,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全过程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做到精益求精。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针对岗位所需的纺织品检测能力,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熟悉纺织品检测的常见流程;掌握纺织品物理性能、色牢度、功能与生态指标及其相关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能根据检测标准进行相关性能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出具测试报告;能对检测报告进行合理准确的数据分析,会判断纺织品检测的合格与否。
根据本专业智慧合作企业盛虹集团的实际案例,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为学生讲述“中国制造与大国崛起”、“中国智造与中国智慧”。增强大学生立志投身于先进制造业学习,将个人的成才梦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认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针对岗位所需的纺织品跟单能力要求,了解纺织品出口贸易流程;理解跟单工作流程、纺织品织造跟单、染整跟单岗位要求及流程;能根据纺织品外贸跟单实际案例进行订单分析、制定跟单工作计划、样品跟单、原料采购与检验、抽样检验,熟悉包装跟单、货运跟单及单据交付。
《纺织面料开发》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群的高层互选课,体现了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联的岗位打下基础。课程对接纺织面料开发1+X证书标准,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强化倡导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立足于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有机融合其中。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面向领域的“面料检验师”典型工作岗位,对接纺织面料开发1+X证书标准,针对岗位所需的“面料分析及设计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分析纺织面料的风格、色彩、功能等市场新消息、纱线的识别与选用、进行面料分析、熟练操作织物设计CAD软件根据实样进行织物设计并试织。
《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根据的岗位要求,针对市场常见的平素及小提花面料,能掌握其基本结构知识,掌握各类面料的上机图绘作方式,能进行纺织产品的仿样、改进及创新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主要以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织物基本结构知识,培养学生对机织产品在结构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最终达到能进行纺织产品的仿样、改进及创新设计的目标,为学生毕业后面向纺织企业从事面料设计、检验、工艺控制及产品跟单等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围绕面料检验师岗位所需要的纺织品染整加工实际技能要求和真实生产任务来设计教学模块,根据企业不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案例进行项目化分模块教学,将企业要素和生产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融入课堂教学,围绕纺织品染整加工生产工序、工艺、处方、助剂、设备等内容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传授中融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注重课程思政对育人成效的价值引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典型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纺织品加工技术能力要求,立足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和岗位实操能力需求,围绕“真做”要求,教学设计和组织充分借用企业真实元素,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重点学习包括纺织品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及其新技术等学习情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的基本流程和加工工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反复训练,练会技能,熟能生巧,同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职业元素和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纺织品染整生产加工、检测、纺织工艺管理等相关岗位所需的动手实操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品染整加工原理、工艺方法、工艺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掌握纺织品染整加工各道工序的质量指标、测试方法以及解决加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至少具有纺织类专业中级职称。
《纺织专业英语》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纺织过程中英语的知识,包括有纺织外贸英语的基本知识,英语的阅读能力,英语的翻译技巧等。在本课程学习中,通过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中国纺织目前发展在世界中的地位,深刻认识“中国制造与大国崛起”、“中国智造与中国智慧”,了解传统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将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弘扬以及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典型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组织教学,整合为如下典型岗位工作任务:(1)翻译和写作产品说明书、产品规格书;(2)带领“客户”参观,介绍纺织厂的生产线)进口设备操作终端的显示器英文项目与参数识别;(4)阅读和撰写纺织品检测报告;(5)撰写企业和工作部门介绍、工作小结;(6)外贸函电写作与E-mail交流;(7)编制纺织外贸单证;(8)纺织涉外交流(口语训练)。以上工作任务强调实践及应用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学生借助词典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并正确领会英语文章主要内容,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英文文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学师资须具有中级及以上染整技术等相关背景的专业老师,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
《提花织物设计》课程根据岗位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掌握提花织物的装造工艺过程,熟悉提花织物意匠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提花织物纹板制作的原理及过程,掌握纹织CAD软件的应用,能进行提花产品的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主要以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提花织物装造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大提花产品结构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最终达到能进行提花织物工艺设计、意匠设计的目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提花面料设计、检验、工艺控制及产品跟单等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通过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文献检索、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论文撰写、口头表达与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完成专业综合训练。
本课程针对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的“纺织品检验师”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岗位所需的“现代化电子商务活动实施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采取“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并具备设计开展电子商务方案的能力;理解和掌握网络经济下的信息规则;从整体上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掌握电子商务的运作规律和表现形式;领会电子商务在管理层次上的内涵,同时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
针对岗位所需的织物分析、检验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熟悉检测标准、完成样品制备和预处理、使用检测设备,出具检测报告;具备分析织物原材料、测量常见面料技术指标、分析织物组织结构的能力。本课程内容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赛项项目标准,促进学生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是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主要面向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面料检验员岗位。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和强调学生对纺织品检测化学仪器使用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对学生纺织品检测技能的拓展和提升。
教学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纺织品检测常用化学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及应用等,掌握化学仪器分析中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了解化学仪器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其趋势,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主要内容:通过参加主题报告会、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新生入学教育等,了解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生年度人物、433”学生成才典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者和资助宣传大使的先进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学会科学奋斗方法,确定奋斗目标,规划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考核要求: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根据主办部门发布的相关活动通知要求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完成相应活动的任务和要求,由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组织者进行认定,即可获得相关学时,累计18学时,即可获得1学分。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担任1任干部、参加1个社团、组织1次活动、培养1项特长(“4”),提高个人综合素养;通过完成学生结对1名技能导师、明确1个技能方向、参加1次技能比赛(“3”),培养核心技能;通过加入1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1个创新创业成果(“3”),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激励学生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以奋力成才践报国之行。
考核要求:对照《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33”学生成才工程实施标准及规范》,十个“1”全部达到“完成”标准,即为合格,获得5学分。
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我领悟的时代思想”、 “校园文明我做主”系列主题教育、暑期“三下乡”和 “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协同共青团信仰公开课及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记录、评价身边的文明行为过程中,逐步养成文明修身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提升学生“亲社会”能力和“爱社会”的素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考核要求:根据主办部门发布的相关活动通知要求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完成相应活动的任务和要求,由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组织者进行认定,即可获得相关学时。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择3种的实践活动,累计36学时,即可获得2学分。
主要内容: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营、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竞赛、心理主题班会、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心理剧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培育积极认知、训练积极行为,从而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健康心态,增强克服困难、抵抗挫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考核要求:根据主办部门发布的相关活动通知要求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完成相应活动的任务和要求,由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组织者进行认定,即可获得相关学时。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择3种的实践活动,累计18学时,即可获得1学分。
主要内容:通过开展“青春该有的模样”主题生涯规划、“我最喜欢的大国工匠”主题职业体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主题就业引导等活动,访谈典型职业生涯人物、观摩就业招聘会,参加职业规划比赛、就业形势讲座、就业主题班会、应征入伍和服务基层就业政策宣讲会等,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考核要求:根据主办部门发布的相关活动通知要求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完成相应活动的任务和要求,由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组织者进行认定,即可获得相关学时。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每个主题至少选择2种的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累计36学时,即可获得2学分。
主要内容: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团队,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开展专题辅导,利用业余时间、寒暑假期间开展集训,参加全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而获得奖项,支持在校学生通过参加不同专题的培训等做好充分准备而创业就业,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考核要求:积极报名并接受指导老师挑选参加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完成相应任务和要求,并在全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有关奖项,或者个人在校期间成功注册公司而创业就业;经指导老师认定、创新创业学院等职能部门审核认定,即累计36学时,获得2学分。
主要内容与考核要求:本课程根据“专转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围绕考试内容中微积分、线性代数、真题测试与讲解三个部分来开展教学。其中,微积分、线性代数部分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知识、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真题测试与讲解部分主要进行纠正常见错误,进一步熟悉考试题型、熟练解题方法、磨练做题技巧。同时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融入思政教学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内容与考核要求: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基础、定量分析AG真人 AG平台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烷烃、不饱和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检测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作业成绩占比40%,试卷成绩占比50%,平时表现占10%。
主要内容与考核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性传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混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定量化学分析技术、物理常数测定技术、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等知识,使学生获得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知识及综合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化学分析检测的仪器设备,并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价的能力。平时表现占30%,实训测试占40%,实训报告占30%。
原则上教学周为18周,19周为考试周,20周为答疑周,具体教学进度安排,详见附表《2023级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规定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学习且成绩合格,修得137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共计专任教师20人,其中博士10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全部来自行业一线专家。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达100%,专任教师形成职称、年龄合理的梯队结构。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纺织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盛虹集团,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承担课程与实训教学、实习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
配备纺织品物理检测常用设备,涉及织物密度测试、厚度测试、折皱回弹性测试、织物强力等检测仪器,满足《纺织品检测技术》课程对应的纺织品拉伸、撕破、顶破、耐磨、接缝滑移性、起毛起球、勾丝性、尺寸稳定、防钻绒、缩水率等性能检测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满足《纺织纤维与面料》中有关春亚纺、尼丝纺、纯棉帆布、真丝电力纺等典型面料性能检测
配备纺织品色牢度检测常用设备,涉及电子天平、纺织品耐摩擦、耐皂洗、耐汗渍、耐光照、耐熨烫色牢度测试等检测仪器,满足《纺织品检测技术》课程对应的耐摩擦、耐皂洗、耐汗渍、耐光照、耐熨烫、耐唾液、耐升华、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检测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
配备织物纹样设计CAD实训、纺织品外贸跟单软件,满足《纺织品跟单》综合实训项目中纺织品跟单软件实践操作要求;满足《纺织面料开发》纹样设计、组织结构开发的课程要求、实践操作等功能;满足《纺织专业英语》典型工作岗位任务的课程要求;满足《提花织物设计》教学需求。
配备纺织品功能检测常用设备,涉及纺织品透气、透湿、吸水、防水、防紫外、防静电性能等项目检测仪器,满足《纺织品检测技术》:纺织品透气、透湿、吸水、防水、防紫外、防静电性能检测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
配备纤维鉴别常用仪器,涉及纤维细度、长度和纱线捻度、纱线密度、纱线力学性能等项目检测仪器,满足《纺织纤维与面料》关于纤维鉴别和纱线性能检测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羊毛毛呢面料等)和混纺纤维面料(典型品种:涤棉80/20、四面弹春亚纺、大衣呢等)性质和性能指标;满足《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与应用》关于纤维鉴别和纱线性能及织物结构分析检测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
配备纺织品生态指标检测常用设备,涉及纺织品pH值、甲醛含量、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离子等项目检测仪器,满足《纺织品检测技术》:纺织品pH值、甲醛含量、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离子等性能检测以及织物前处理的课程讲授、实践操作等功能。
配备文件柜、操作台、办公桌等,满足《纺织纤维与面料》、《纺织品检测技术》、《纺织面料开发》等课程的样品放置
本专业智慧合企业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他们能为在校生和毕业实习生提供有关纺织品检测的相关纺织品检测岗位,综合利用纺织品检测技术,对客户提供的测试样品进行分功能的测试,能按要求针对不同的检测任务按照检测标准、检测方法进行规范操作,并完成报告编制等工作。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本专业是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聚焦的智慧企业盛虹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入选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获批2020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盛虹企业学院获批苏州市职业院校优秀企业学院等。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纺织品检测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对纺织品检测人才的需求,本教材以“夯实纺织品检测基础、规范检测工作过程、培养纺织品检测职业能力”为宗旨,聚焦智慧企业盛虹集团国家检测中心的真实检测任务,吸收同类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流程,使教材内容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纺织品检测技术》、《纺织品跟单》等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突出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建设过程中同时开发配套的线上数字教学资源,利用爱课程、智慧职教、慕课堂APP等线上教学平台推出教材配套数字资源,涉及教学视频、企业教师操作视频、重难点解答等,全方位、多类型、立体化呈现本门教材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亲临企业的真实感,体现出内容的开放性、更新的及时性、使用的便捷性等特点,实现智慧化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纺织品面料检测大赛、全国纺织品外贸跟单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近5年共获得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10多项。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们积极参加课程信息化教学、微课设计等比赛,共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10余项,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与盛虹集团对接建立企业真实案例库,聚焦智慧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对应典型工作任务来锁定核心职业能力,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等,通过企业真实操作场景练会技能,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纺织产业为背景系统教学。校企合作设计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展开与执行,项目执行完成后,学生需要按小组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最后进行项目评价,根据企业制定的评价标准就项目成果展示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突出提升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与实践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养等方面,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养的评价。同时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人人出彩与服务国家战略贯通对接为目标,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和素质教育进行综合考核,以学生的433培养工程为抓手,从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建立教师评学、学生互评、学校评价、企业全面参评的多方评价机制,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院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使教学评价指标与企业职业需求指标相融合,将对应职业岗位的入职标准和要求体现到培养过程中,在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共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出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课程体系。二是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根据核心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设置项目,分解项目中的课程任务,同时制定学生学习合格标准。三是在设计课程任务时,将课程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为若干个技能点,围绕技能点清单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技能点目标相关联。
围绕学生岗位能力的达成度、教师“七个一”、课程教学成果产出等主要质量指标,常态化开展课程诊改。及时将学习技能点目标达成度、学分预警信息反馈给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满意度反馈,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附表:2023级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