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就自我价值——记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丙班值班长杨普
发布时间 : 2023-11-29 20:23:31穿着凉鞋,光着脚丫,杨普坐在了记者的对面。4月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冷意仍浓。
看到记者的目光,抬抬脚,杨普笑了:“车间温度高,我们女工都穿成这样。干起活儿来,一点也感觉不到什么。”笑容朴实而灿烂,像盛开的迎春花。
乍一听全国劳模这个称号,记者还以为杨普年龄有多大。见面才发现,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今年刚满30岁,27岁就已成为全国劳模。
“没啥可说的呀,我就是觉得每天干好本职工作、当好纺织女工就行了。”她说,然后是欢快地笑:“我先给你讲讲我为啥当纺织女工吧,其实是有私心的……”
“我家是县城的,我当时特想成为一个市里人,所以报考了纺织技校。上完技校进厂工作,能有石家庄的户口本。”杨普这样形容自己的“私心”。
进厂之初,17岁的杨普和许多80后女孩的想法没啥两样:上班挣钱、买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她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当劳模。
“一开始我并没想在纺织企业扎根,但师傅丁淑英的开导让我踏实下来。”杨普说,“丁师傅一边手把手教我如何快速接头,一边说,技能是咱工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看不上挡车工这个行当,行行出状元!咱公司的挡车工程秀玲,就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布机挡车工是一个劳动强度很高的工种,一个挡车工一个班手脚不停,8个小时下来,相当于步行20多公里。可是,杨普从不叫苦。业余时间,她总是手不离纱线小时。
谈恋爱时,每次见面男友总得有项“工作”要做——掐表计时,计算杨普每分钟纱线接头的次数。
短短两三年,杨普的接头成绩达到了每分钟35到38个,比部颁标准高了一倍。
2005年9月,年仅19岁的杨普在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布机挡车工第一名。她被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布机挡车工技术状元”称号,同年11月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我参赛时,很多师傅都把自己的心得教给我。人总得有感恩的心,我得对得起师傅们,对得起给我搭建平台的企业。”杨普说。
对于如今的纺织行业来说,单位时间内谁能生产出更多的布匹,谁就更具竞争力。
杨普总结出“掐头快而挺、大头绕圈小、压纱拉纱准、动作要连贯”的“机下打结”要领口诀。在日常处理断经、断纬停台中,她琢磨出点梭、滑筘等操作方法,对新型织机进行创新和改善,使操作法提高了一大步。
从2000年进入纺织行业,到2009年进入新公司恒盛分公司工作,杨普在挡车工岗位累计超产棉布近20万米。
2009年7月,杨普作为常山股份下属单位“棉四”的优秀挡车工,被抽调到刚刚建成的纺织基地恒盛分公司。为缩短“停台”时间,杨普结合新型织造机操作法,从挡车工处理“停台”的细节上下工夫。处理断经,除了按照自己总结的接头要领外,还坚持做到机上、机后等不同操作方法,结合喷气织机气压的大小来处理断纬。
根据新型纤维易脆断的缺点,杨普还摸索出“机下打结儿‘双套’操作法”,通过让纱线在手上绕两圈的方式,纱在向前输送的过程中,减少了二次断头儿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这些简单易学的操作技巧的运用,杨普所在的织造丙班处理“停台”的速度大为提高:处理断经速度由标准45秒/2台车,提高到26秒/2台车;处理断纬速度由标准28秒/2台车,提高到18秒/2台车。
据统计,杨普所在的织造丙班生产效率比其他班组高2%,坯布修整率减少3%,每月多生产坯布3万米左右,最多时可达到4万米。
“如果按照每米坯布毛利15元计算,织造丙班每月就多为企业增加效益近60万元。”恒盛分公司副经理李双印说。杨普创新的操作法推广后,班产提高了2200米,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2010年4月,杨普成为全国劳模。2012年12月,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召开,表彰了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杨普榜上有名,并成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获奖者。
2009年7月,杨普来到恒盛分公司负责培训和管理学员工作,当时她已怀孕。而恒盛分公司位于石家庄正定县,杨普从家到单位往返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尤其是投产之初,厂区的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
但杨普什么都没说。操作工人全部是刚毕业的技校生,杨普坚持亲自上车示范。为了赶订单,杨普主动请缨值班16个小时,带领学员边教边学赶进度,晚上和学员一起住单身宿舍。
“2010年6月6日生小孩,4日她还坚持在车间里上班,真让人佩服。”织造车间主任王立波说。
“纺织车间噪音大,工作枯燥。”一些80后、90后女工在结婚或生育后选择了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如何增量,大家都为她这个值班长捏着一把汗。”李双印说。
杨普改变了纺织行业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另辟蹊径。她把新员工安排在两个技术较成熟的老员工中间,遇到新员工处理不了的问题,老员工就会及时处理。由此,丙班的产量、质量一直稳中有升,挡车工的“优一级手”率达90%。
对于已经辞职的熟练工,杨普坚持通过电线月,辞职半年的王琳杰,在杨普的诚恳邀请下回到了织造车间,现在也成了一名“大组长”。
直到现在,形容纺织女工的工作,杨普仍然用“累、枯燥、乏味”这样的词汇。“但人得干一行爱一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行行都能出状元,我愿意做一个踏踏实实的纺织女工。”(记者 李昱霖 通讯员 邵光毅)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AG真人 AG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