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0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简况
发布时间 : 2023-12-04 22:22:08当前,持续的通胀压力和有所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困扰着全球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延续了持续恢复向好的势头,但需求不足制约仍较突出。2023年1-10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生产保持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弱复苏格局,外部需求的收缩使外贸增速依然低位徘徊。
生产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同比下降3.6%,帘子布的生产保持增势,产量同比增长7.1%。
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6.1%和28.5%,分别较三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3.5%,较三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1-10月非织造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5.3%和34.2%,营业利润率为2.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绳、索、缆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回升明显,同比增长0.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7%,营业利润率为2.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纺织带、帘子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6.2%和38.7%,营业利润率为3.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篷、帆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3.3%和26.7%,营业利润率为5.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5.2%和16.1%,5.7%的营业利润率为行业最高水平。
国际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出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为323.2亿美元,同比下降12.9%;1-10月行业进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为43.7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分产品来看,产业用涂层织物、毡布/帐篷是目前行业的两大出口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7.7亿美元和32.7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0.2%和14%;非织造布的海外需求持续回暖,出口量为107.7万吨,同比增长7.1%,但受出口单价下滑的影响,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同比下降4.5%;一次性卫生用品(尿裤、卫生巾等)海外市场保持活跃,出口额达到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传统产品中,革基布、产业用玻纤制品的出口额降幅有所收窄,线绳(缆)带纺织品、帆布、包装用纺织品的出口额降幅有不同程度的加深;擦拭布(不含湿巾)的出口额为11.6亿美元,同比下降0.9%。
李世雄自任职以来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领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李世雄始终将自主创新放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引领技术人员以市场需求、国家及行业需求、行业关键技术、人民群众健康防护为目标,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开展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攻关,AG真人 AG平台带领企业攻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发出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开发新产品20余个,申报专利10余项,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及企业标准10余项。牵头实施的项目攻关了多项行业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形成了高端个体安全防护面料的明显市场优势,带动了陕西省一大批纺织企业和职业防护服装企业转型发展。企业先后获得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30多项。
李世雄坚持“高、新、特、精、优”产品定位,引领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专注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及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市场优势,提升经营业绩。
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领域,围绕市场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持续加强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系列,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产品群”,通过自主创新改变了我国警用、应急等领域防护服装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局面。开发的特警战训服面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系列安全防护服装面料已经与国际知名品牌并驾齐驱,成为高附加值纺织产品出口代表,高端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话语权日益增强。
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指引下,李世雄围绕陕西航空航天产业优势以及该领域新型复合材料重大需求,积极谋划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核电产品的开发,带领技术团队研制的陶瓷基碳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碳化硅、氮化硅三维增强材料等多款产品已成功在国防军工领域试验应用,快速填补了陕西航空航天用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空白环节。目前公司已与火箭军等军种、西工大、航天六院、中科院、中核工业等多个研究单位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合作和配套生产关系,成功嵌入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产业链,公司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
李世雄一直以来极为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及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转化的“堵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基于产业链的“纤维、纺织、服装、检测、用户”纵向创新链以及基于“产、学、研、用”的横向长效合作机制;按照“四主体一联合”要求,努力探索与高校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合作模式,围绕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多个科研联合攻关,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积极与火箭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大型军工央企等开展技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产业对接,深入更高层级的科技创新生态圈。依托元丰公司建立的“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检测基地”,成功举办七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检测机构等进行交流合作及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发散作用,促进技术创新高效开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