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纺织知识点大全收藏就对了!
发布时间 : 2023-11-15 19:42:34利用光的补色原理增加纺织晶白度的工艺过程称为增白整理,又称加白。经过漂白的纺织品仍含有微黄色的物质,加强漂白会损伤纤维。运用增白剂能使蓝色和黄色相补,在对纤维无损伤时可提高纺织品的白度。增白方法有上蓝和荧光两种。前者在漂白的织物上施以很淡的蓝色染料或颜料,借以抵消黄色,由于增加了对光的吸收,织物的亮度会有所降低而略显灰暗。而荧光增白剂是接近五色的有机化合物,上染于织物后,受紫外线的激发而产生蓝、紫色荧光,与反射的黄光相补,增加织物的白度和亮度,效果优于上蓝。荧光增白也可以结合漂白、上浆或防皱整理同浴进行。
轧光整理是利用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或轧出平行的细密斜线,以增进织物光泽的工艺过程。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或刻有密集的平行线,常附有加热装置。软辊为纤维辊或聚酰胺塑料辊。织物经过更、软辊组合轧压后,纱线被压扁,表面平滑,光泽增强,手感硬挺,称为平轧光。织物经两只软辊组合轧压后,纱线稍赢平,光泽柔祝,手惑柔软,矿b为软轧光。使用不同钠匠辊组合和压力、温度、穿引方式的变化,可得到不同的光泽。轧光整理是机械处理,其织物光泽效果耐久性差,如果织物先浸轧树脂初缩体并经过预烘拉幅,轧光后可得到较为耐久的光泽。
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一对刻有一定深度花纹的硬、软、凹、凸的轧辊在一定的温度下轧压织物,使其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工艺过程称为轧纹整理,又称轧花整理。染色或印花后的棉或涤/棉混纺织物,在轧纹整理中若浸轧树脂工作液,可形成耐久性的轧纹效果。合成纤维织物染色印花后可直接进行轧纹。以刻有凹纹的铜辊作硬辊,以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作软辊轧压织物的工艺,便称拷花。
用砂磨辊(或带)将织物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的工艺过程称为磨绒整理,又称磨毛整理。磨毛织物具有厚实、柔软而温暖等特性,可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变形丝或高收缩的涤纶针织物或机(梭)织物磨毛后,能制成一种仿麂皮绒织物。以超细合成纤维为原料的基布,经过浸轧聚氨酯乳液和磨毛,可获得具有仿真效果的人造麂皮。磨毛(或磨绒)整理的作用与起毛(或拉绒)原理类似,都是使织物表面产生绒毛。不同的是,起毛整理一般用金属针布(毛纺还有用刺果的),主要是织物的纬纱起毛,且茸毛疏而长。磨绒整理能使经纬纱向同时产生绒毛,且绒毛短而密。磨绒整理要控制织物强力下降幅度,其质量以绒毛的短密和均匀程度为主要指标。
纺织品在染整过程中,经各种化学助剂的湿热处理并受到机械张力等作用,往往产生变形,而且能引起僵硬和粗糙的手感。柔软整理是弥补这种缺陷使织物手感柔软的加工过程。柔软整理有机械和化学两种方法,机械法采用捶布等工艺,使纱线或纤维间相互松动,从而获得柔软效果。化学法是用柔软剂的作用来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以获得柔软效果。不同的柔软剂所适应的纤维及产生的柔软效果和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化学方法较为常用,有时也辅以机械法。
织物浸涂浆液并烘干以获得厚实和硬挺效果的工艺过程,是改善织物手感为目的的整理方法。它利用具有一定粘度的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浆液,在织物上形成薄膜,从而使织物获得平滑、硬挺、厚实、丰满等手感,并提高其强力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整理时所用的高分子物质一般称为浆料,故也称上浆整理。硬挺整理的浆液主要用浆料和少量防腐剂配成,也可加入柔软剂、填充剂或荧光增白剂等。根据上浆量的多少,有轻浆和重浆之分。用纤维素锌酸钠浆液浸轧棉织物,再经稀酸处理,使纤维素凝固在织物上,可取得较为耐洗而硬挺的仿麻整理效果。
增重整理是使用化学方法使丝织物增加重量的工艺过程。在18世纪的欧洲,为了弥补真丝绸在精练后的重量损失,曾采用加重整理方法以维护商业利润和使用价值。增重整理主要有锡加重法和单宁加重法。经锡加重法整理的丝织物比重增加,手感厚实、滑爽,光泽丰润,悬垂性增加,吸湿后的收缩率减少乙处理一次可增重20%,反复处理,增重量可达100%。但经增重整理后的丝织物强度、伸长和耐磨牢度都有所下降,且不利储存,日光曝晒后更易脆损。如整理后经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处理去除附着表面的锡盐,可减轻脆化。单宁加重法因单宁遇铁盐变为黑色而不适宜于白色和浅色丝织物的整理。
减重整理是利用涤纶在较高的温度和一定浓度苛性碱溶液中产生的水解作用,使纤维逐步溶蚀,织物重量减轻(失重一般控制在20%~25%),并在表面形成若干凹陷,使纤维表面的反射光呈现漫射,形成柔和的光泽,同时纱线中纤维的间隙增大,从而形成真丝绸风格(外观和手感)的工艺过程,又称减量或碱减量整理。涤纶长丝织物经整理后,光泽柔和,轻盈柔软,悬垂性能大为改善,可制成仿乔其、双绉等仿丝绸产品。涤纶短纤及其混纺纱线与纬长丝交织的织物经整理后,平挺滑爽,也可获得类似效果。
目前,减重整理主要是指减轻涤纶纤维在织物中的重量。实际上,其他纤维织物采用适当的化学晶进行部分溶蚀也属减量整理的范畴。例如涤纶和棉或粘胶混纺织物,用65%以上冷硫酸溶液处理后,使棉或粘胶完全溶蚀,同样使产品风格产生明显的改变。这种减量整理,习惯卜称为酸减量。
煮呢整理是羊毛织物在张力下用热水浴处理,使之平整且在后续湿处理中不易变形的工艺过程。
煮呢主要用于精纺毛织物整理,在烧毛或洗呢后进行。羊毛在纺织过程中纤维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各种变形,松弛后会产生收缩,浸湿时更为显著。在煮呢的热水浴过程中,纤维的分子结构先遭破坏、断裂,再重新生成更为稳定的结构,对纤维起定型作用。所以,煮呢整理能使织物获得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避免以后湿加工时发生变形、褶皱现象,手感也有改善。
缩绒整理是利用羊毛毡缩性使毛织物紧密厚实并在表面形成绒毛的工艺过程,也称缩呢。缩绒可改善织物手感和外观,增加其保暖性和手感等风格。缩绒尤其适用于粗纺毛织物等产品。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机织物的缩绒在滚筒式缩绒机上进行,针织物的缩绒可在转筒或洗衣机等设备中进行。
起毛整理是用密集的针或刺将织物表层的纤维剔起,形成一层绒毛的工艺过程,又称拉绒整理。主要用于粗纺毛织物、腈纶织物和棉织物等。织物在干燥状态起毛,绒毛蓬松而较短。湿态时由于纤维延伸度较大,表层纤维易于起毛。所以,毛织物喷湿后起毛可获得较长的绒毛,浸水后起毛则可得到波浪形长绒毛。而棉织物只宜用干起毛。经起毛整理后的绒毛层可提高织物的保暖性,遮盖织纹,改善外观,并使手感丰满、柔软。将起毛和剪毛工艺配合,可提高织物的整理效果。
剪毛整理是用剪毛机剪去织物表面不需要的茸毛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使织物织纹清晰、表面光洁,或使起毛、起绒织物的绒毛和绒面整齐。一般毛织物、丝绒、人造毛皮等产品,都需经剪毛工艺,但各自的要求有所不同。如精纺毛织物要求将表面绒毛剪去,使呢面光洁,织纹清晰。而粗纺毛织物要求剪毛后,绒面平整,手感柔软,尤其要把起毛或缩绒后织物表面参差不齐的绒毛剪平,并保持一定的长度,使外观平整。为了提高剪毛效果,可将剪毛和刷毛工艺配合进
蒸呢整理是利用毛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的定型性,通过汽蒸使毛织物形态稳定,手感、光泽改善的工艺过程。蒸呢和煮呢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处理方式不同。蒸呢主要用于毛织物及其混纺产品,也可用于蚕丝、粘胶纤维等织物。经蒸呢整理后的织物尺寸形态稳定,呢面平整,光泽自然,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
压呢整理是在湿热条件下以机械加压使毛织物平整,增进光泽,改善手感的工艺过程,近似于其他织物的轧光整理。但压呢常用于精纺毛织物的整理。压呢的方式有回转式压呢(又称烫呢或热压)和纸板电热压呢(又称电压)两种。前者通过挤压和摩擦将织物熨烫平整,并赋以光泽。织物伸长小,生产率高,但效果不持久。且由于处理后的织物带有强烈的光泽,故常在蒸呢前进行。后者大多用于精纺织物,尤其是薄型精纺织物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整理时毛织物分层折叠,中间夹人硬质光纸板和电热纸板,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液压机加压完成。电压后的毛织物表面平整挺括,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润滑,并有暂时性效果,但其设备庞大,生产率低。
防止或减少毛织物在洗涤和服用中收缩变形,使服装尺寸稳定的工艺过程称防毡缩整理。毛织物的毡缩是由于羊毛具有的鳞片在湿态时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回弹性,以致在洗涤搓挤后容易产生毡状收缩。故防毡缩整理的原理是用化学方法局部浸蚀鳞片,改变其表面状态,或在其表面覆盖一层聚合物,以及使纤维交织点粘着,从而去除产生毡缩的基础。防毡缩整理织物能达到规定水平的,称为超级耐洗毛织物。
用液态氨对棉织物进行处理,彻底消除纤维中的内应力,改善光泽和服用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液氨整理。其可使织物减少缩水,增加回弹性、断裂强度和吸湿性,手感柔韧、弹性良好、抗皱性强、尺寸稳定,同时为洗可穿整理和防缩整理奠定了基础,是提高棉织物服用性能(特别是改善织物的缩水率)的一种重要处理方法。
使织物形成形状各异且无规律的皱纹的工艺过程称为折皱整理。其方法有:一是用机械加压的方法使织物产生不规则的凹凸折皱外观,如手工起皱、绳状轧皱、填塞等;二是运用搓揉起皱,如液流染色和转筒烘燥起皱等;此外,采用特殊起皱设备,形成特殊形状的折皱效果,如爪状和核桃状等。折皱整理的主要面料有纯棉布、涤/棉混纺布和涤纶长丝织物等。
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9000/N
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1)、棉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有中腰;纵面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2)、麻(苎麻、亚麻、黄麻)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纵面形态:有横节,竖纹。
(3)、羊毛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些有毛髓;纵面形态:表面有鳞片。
(5)、桑蚕丝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三角形;纵面形态:光滑平直,纵向有条纹。
(7)、富强纤维:横截面形态:较少齿形,或圆形,椭圆形;纵面形态:表面平滑。
(8)、醋酯纤维:横截面形态:三叶形或不规则锯齿形;纵面形态:表面有纵向条纹。
(9)、腈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哑铃形或叶状;纵面形态:表面平滑或有条纹。
(11)、氨纶纤维:横截面形态:不规则形状,有圆形,土豆形;纵面形态: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条纹。
(12)、涤纶、锦纶、丙纶纤维: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异形;纵面形态:平滑。
(13)、维纶纤维:横截面形态:腰圆形,皮芯结构;纵面形态:1~2根沟槽。
(3)、测定和计算,将待测纤维进行脱油、烘干、脱泡预处理,做成小球投入平衡后,根据纤维悬浮位置,测得纤维密度。
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颜色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根据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出纤维的大类。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判别对照如下:
(1)、棉、麻、粘纤、铜氨纤维:靠近火焰:不缩不熔;接触火焰:迅速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烧纸的气味;残留物特征:少量灰黑或灰白色灰烬。
(2)、蚕丝、毛纤维:靠近火焰:卷曲且熔;接触火焰:卷曲,熔化,燃烧;离开火焰:缓慢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烧毛发的气味;残留物特征:松而脆黑色颗粒或焦炭状。
(3)、涤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缓慢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特殊芳香甜味;残留物特征:硬的黑色圆珠。
(4)、锦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自灭;气味:氨基味;残留物特征:坚硬淡棕透明圆珠。
(5)、腈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冒黑烟;气味:辛辣味;残留物特征:黑色不规则小珠,易碎。
(6)、丙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石蜡味;残留物特征:灰白色硬透明圆珠。
(7)、氨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自灭;气味:特异味;残留物特征:白色胶状。
(8)、氯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冒黑烟;离开火焰:自行熄灭;气味:刺鼻气味;残留物特征:深棕色硬块。
(9)、维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冒黑烟;气味:特有香味;残留物特征:不规则焦茶色硬块。
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
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
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6、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有牛仔布、织锦缎、板司呢、麻纱等。
a、纬编针织物是将纬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有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成。b、经编针织物是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针织机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进行成圈而成。3.非织造布:
将松散的纤维经粘合或缝合而成。目前主要采用粘合和穿刺两种方法。用这种加工方法可大大地简化工艺过程,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0
构成织物的原料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经混纺而成纱线所制成,有涤粘、涤腈、涤棉等混纺织物。
构成织物的原料采用由两种纤维的单纱,经并合而成股线所制成,有低弹涤纶长丝和中长混并,也有涤纶短纤和低弹涤纶长丝混并而成股线.交织织物:构成织物的两个方向系统的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纤维纱线,有蚕丝人造丝交织的古香缎,尼龙和人造棉交织的尼富纺等。
2.色织物:将漂染后的原料或花式线经过加工而成织物,丝织是又称熟货织物。
1.粘合布:由两块互相背靠背的布料经粘合而成。粘合的布料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乙烯基塑料膜等,还可将它们进行不同的组合。2.植绒加工布:
4.涂层织物:在机织物或针织物的底布上涂以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等而成,具有优越的防水功能。
表示试样的颜色经处理后明度(深浅)、饱和度(艳度)和色相(色光)等方面变化的程度;
耐摩擦、耐洗、耐汗渍、耐唾液、耐日晒、耐水、耐熨烫、耐漂白、耐光汗复活等等。
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会使用染料、整理剂和各种加工助剂等化工品,其许多物质对人体都有害。
在使用过程中,纺织品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和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的作用,如果其色牢度较差,一方面部分染料或整理剂会在人体的汗液、唾液的蛋白生物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或还原出有害基团,被人体吸收,在体内聚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在染色过程中或消费者洗涤时,因色牢度差而脱落的染料和整理剂随着废水排放到江河中,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纺织品色牢度不仅是重要的品质指标,也是重要的生态技术指标。
近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对色牢度的要求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不断重视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当前,各国利用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对纺织品中涉及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有害物质不断提出新的限量指标,色牢度就是其中一项。
国际纺织品协会标准对色牢度要求项目为:耐水、耐汗渍、耐干摩擦和耐唾液四项。
自然界中的颜色一般用三个属性描述:❖色相:颜色的相貌,是表示颜色属性的量。
❖试液需用符合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中的三级蒸馏水制备。
当原样和试后样之间的观感色差相当于灰色样卡某等级(或接近于某两个等级之间)所具有的观感色差时,该级数就作为该试样的变色牢度级数(或中间等级)。
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酸碱溶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具有规定压力的平板之间,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
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或二块单纤维贴衬织物 。如果用单纤维,第一块单纤维贴衬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单纤维贴衬则由下表规定的纤维制成。
取40 (毫米) ×100 (毫米)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40 (毫米) ×100 (毫米)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或夹于两块40 (毫米) ×100 (毫米)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
❖检验依据:GB/T 392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准备一组尺寸不小于50 (毫米) ×140 (毫米)的试样各两块。➢其中一块试样的长度平行于经纱(或纵向),另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或横向)。
将调湿后的摩擦布放在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运行速度为每秒1个往复的速度循环摩擦,共摩擦10个循环。取下摩擦布,对其调湿。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